
在厦门,公办学校招生范围逐步扩大,这是推行“公平教育”的又一个有力佐证。(资料图片/姚凡 摄)
关键词 招生时间招生片区
问:几岁的孩子今年秋季可以上小学?
答: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2002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问:哪些人可以进公办小学?
答:持有本市常住户口(含蓝印户口)适龄儿童;符合招生政策规定的港、澳、台适龄儿童;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如果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将通过电脑随机抽取来决定谁上公办。
问:今年小学招生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本市户口(含蓝印户口)以及符合招生政策规定的港、澳、台适龄儿童报名时间为8月10日、11日;符合报名条件的非本市户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8月16日、17日。
问:小学招生的方法是什么?
答:划片(服务区)招生,就近入学。
问:凭什么决定孩子属于哪个片区?
答:非省示范小学片区内招生对象必须符合“两一致”:即适龄儿童与父母或者父母之一户口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适龄儿童及其家长户口所在地的住房是他们的实际住所)。
片区内招生对象所落户口的截止日期为2008年8月11日。超过此日期才取得户口的,由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安排。
此外,如果由于蓝印户口五年内不能迁移,出现户口和住所分离,则以户口认定施教片区。如户口和住所分离是因政府拆迁建设造成的,则可在政府安排的住所所属片区学校上学。
关键词 省示范小学招生
问:符合省示范小学招生对象如何界定?
答:除了上述的“两一致”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孩子的父(母)持有片区内房屋产权的,孩子及其父(母)还应在片区内实际居住一年以上(2007年8月31日前),新入住的一手房除外。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孩子(合法生育的多子女家庭除外)在施教片区内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学。
(2)孩子的父(母)确无房产,租住房屋的,所租住的房屋应为家庭惟一居住地,孩子及其父(母)还应在片区内实际居住一年以上,并持有合法有效的房屋租赁手续。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孩子(合法生育的多子女家庭除外)在施教片区内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学。
(3)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实际居住并拥有片区内房产的产权达六年以上(含六年),孩子及父(母)的户口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册,并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实际居住1年以上的适龄儿童。
问:哪些学校是省示范小学?
答:省示范小学包括:实验小学、外国语附小、第二实验小学、槟榔小学、演武小学、民立小学、人民小学、大同小学、滨东小学、延奎小学、同安一实小、同安二实小、大同中心小学、集美小学。
关键词 跨片区上学
问:如何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招生片区?
答:有三种方式:招生片区由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各小学将在报名前1周在划定的服务区内张贴招生通告;小学所在地区政府或政府授权的单位,也会在报名前1周向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发出《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
问:什么情况下允许跨片区上学?
答:公办小学将严格控制招收片外生。对个别孩子因客观原因或学生家长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特殊困难,要求跨片区学校报名的,须由家长填写《片外生就读申请表》,在保证接收施教片区内学生入学的前提下,经接收学校审核后,在8月13日之前报所属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录取。
问:不符合片区招生的本市户口孩子怎么办?
答:对那些为择校而造成“寄户”“挂户”等人户分离情况的孩子,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动员家长将户口迁回实际居住地入学。不符合片区招生条件的本市户口适龄儿童,由户口所在区教育局统筹接收学校,时间在8月16日前。
问:什么人可以享受“政策性照顾”?
答:“福建省示范小学”每校新一年级各预留5个名额,以解决重点引进人才子女、境外捐资助学人士直系亲属及到我市投资、工作或置业的台胞子女等政策性照顾的适龄儿童就学问题。
但是,如果这部分人选择的学校过于集中,超出学校预留的学位,由所属教育局可以在同级学校中进行调整,或是指导到其他学校就学。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问:非本市户口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上厦门公办小学吗?
答:符合公办小学招生条件的非本市户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学生父(母)亲在厦暂住并合法务工一年以上,目前仍在厦务工。学生本人与父(母)亲在厦合法暂住。
问:什么样的公办小学能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答:学校在确保户籍关系在本市的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如果有剩余名额,就要用来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如何知道什么公办学校可以接受他们?
答:一旦有招生名额,区教育局按照“四公开”的原则,即“学校招生计划公开”、“招生办法公开”、“报名时间公开”、“录取结果公开”,制定招生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任何公办小学不得擅自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问:上不了公办学校的非本市户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怎么办?
答:对未能录取到公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各区将统筹安排到就近的民办学校。
关键词 借读费和报名材料
问:非本市户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公办学校要交借读费吗?
答: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持有“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的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但是,非农民工子女还要交借读费,目前的标准是一学期480元。
问:本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报名要带什么材料?
答:(1)《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2)户籍证明;适龄儿童与父(母)亲同一户籍的本市居民户口簿;(3)住房及居住情况证明;(4)其他证明材料。
属于政策性照顾类别的,还需提供相关的证件(原件和复印件)、证明材料(原件)。
问:非本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报名要带什么材料?
答:(1)原籍身份证明;(2)学生本人及父(母)亲在辖区内的暂住证(家长已实际居住一年以上,暂住证附页中应有携带子女的相关材料);(3)学生父(母)亲在厦务工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已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劳动协议或合法有效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且目前仍在厦务工)。